污染企业“搞环保赚大钱”带来启示
点击次数:2018-01-15 17:32:33【打印】【关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已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中央环保督察组到各地进行重点督察,各地纷纷重拳出击治理环境污染,一道道限期整改令给治污戴上“紧箍咒”,迫使污染企业必须加速转变生产方式,追求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一次集体活动中,一位企业老板在讨论时动情地说,“就在去年底,公司主动拆除了4条喷漆生产线和电镀生产线,并在4个月前拆除了产品前处理酸洗、磷化两条工艺生产线,投入1500多万元新上绿色环保工艺生产线。”全场向这位老板投去赞许目光,大家同时也发问:企业这种壮士断腕、环保升级的勇气从何而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已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中央环保督察组到各地进行重点督察,各地纷纷重拳出击治理环境污染,一道道限期整改令给治污戴上“紧箍咒”,迫使污染企业必须加速转变生产方式,追求高质量发展。
一些企业误认为,“除旧布新”会增加生产成本,怕拆拒改,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不愿割掉自己身上的“肉”,其实是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狭隘思维,最终反而会让企业失去未来。
本文开头这位企业老板向大家算了“两笔账”,用亲身经历分析了“小账”与“大账”的关系。在“小账”方面,拆除污染性生产工艺,大量减少有害气体、固废残渣排放,不仅改善了员工劳动环境,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仅材料表面喷漆单位面积就降成本30%。在“大账”方面,由于生产方式变得绿色环保,企业赢得了更多世界500强、行业前十强等高端客户的尊重,订单量大大增加。企业注重环境保护,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获得了社会赞誉,赢得了长远发展的一片“蓝海”。
对这家企业而言,无论是算“小账”还是算“大账”,环保的结果都是赚。这给更多企业带来重要启示——不要以为搞环保就是“赔本买卖”。退一步说,就算“小账”一时有所亏损,但在社会效益这笔“大账”上赚了,企业才会有未来。
进一步看,创新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不仅仅是企业行为,还是社会的系统工程。地方管理者也要具备远见卓识,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与夕阳产业,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扶持发展新兴业态,这对企业也是重要的趋势导向。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管理者对企业还要“扶上马送一程”。比如,本例这家企业主动升级生产工艺,离不开地方政府、环保、金融等部门的积极服务,后者打出了服务“组合拳”。
正确处理“小账”和“大账”的关系,企业才能赚得盆满钵满。对地方管理者来说,正确理解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