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山东临沂环保“一刀切”,割了谁的肉?

点击次数:2019-09-14 09:18:02【打印】【关闭】

400余家板材企业被迫集中停产,25家货运停车场除1家兼顾公交车停放而正常运营外,其余全部停业整顿,部分街镇餐饮企业亦大面积停业……这是今年8月29日生态环境

400余家板材企业被迫集中停产,25家货运停车场除1家兼顾公交车停放而正常运营外,其余全部停业整顿,部分街镇餐饮企业亦大面积停业……

这是今年8月29日生态环境部赴山东临沂调查时掌握的情形。


银雀山街道关门停业的餐饮企业

调查组还发现,临沂市兰山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平时不作为,等到要考核问责时就急功近利搞“一刀切”。这种做法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响恶劣。

一刀切的做法,暗藏了一个逻辑:环保、民生互相对立,顾得上这头就保不住那头。事实的确如此吗?

何为民生?

有一句话,岛妹想在段首优先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习总书记2018年谈民生工作的原话。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用来形容生态环境,听上去似乎重了些。不过只要举一个最普通的例子——水,岛友便可体会这句话背后的分量。


2001年7月的数据显示,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彼时中国已有超过80%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同年,中国七大水系断面监测数据显示,可达到自来水厂最低要求的水仅占总量的29.5%,而劣五类水质所占比重竟然高达44%。

与此同时,中国660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三分之二的城市供水不足,缺水严重的城市多达110个。

十几年后的2014年,兰州水污染事件震惊全国,事情是当地某水务集团公司自来水苯含量超标。

追溯水源地环境,石化管道泄漏是重要原因,然而早在27年前的物理爆破事件导致的渣油流入,及日常岁月中被泼入自流沟的生活污水及粪便,也为水源质量埋下重重隐患。

这件事直接推涨了兰州纯净水价格——抢水风波下,一箱水竟涨至上百元。


此后,这类极端案例并不经常发生。但是,越来越多人放弃自来水、转而食用自购的纯净水、甚至添置净水器,却是不争的事实。

再算一笔经济账吧,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

不少人买净水器和纯净水,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若是把钱集中起来,去保护饮用水的水源地,那会是什么效果呢?

净水器用五年、十年就可能成为需要被处理的垃圾,但水源地只要在减少人类活动干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维护,“放任自然”,就可以为居民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水。这个账,就算没有数据支撑,但道理上也没毛病。

某种意义上说,日趋从严的环境规制,其实也是一种“供给侧改革”。

无论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还是开展“污染攻坚战”,都是在大幅度增加公共生态环境产品供给,旨在让所有人,都可以无门槛地享受到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良好生态环境是民生,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也是民生。从根本上讲,这两者并不冲突。

官帽问题

这几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显加码。一个重要表现是,地方主政官员的入场参与并直接挑起环保监管大任。

中央环保督察问责、“蓝天保卫战”等专项行动的严格要求,让地方政府时刻不敢松懈。

但任何一个发展模式的转变都难以克服“惯性”,这个“惯性”很大部分源自头脑中的固定思维,以及官僚体系始终难以克服的“惰性”。而且在转变发展模式的压力之下,官僚体系往往会滋生出抵抗心理,以求自保。这种应激反应如果过度,对上则是“形式主义”,对下则是“官僚主义”。这在中国压力型的行政体系中,更容易滋生问题。

于是,压力层层传导,令地方应接不暇,就只得临时抱佛脚应付上级任务。谁都不愿和上级硬碰硬,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那在官僚体系内是没法生存的。因此,必须学会“虚与委蛇”。

我们见到的就是近些年,不少地方为了应对上边的环保压力,奇葩对策层出不穷,抄袭整改报告、刷漆、盆栽代替绿化等等不断刷新人们想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地方和个人的作风问题,但另一方面,如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为普遍现象,则应该反思政策制定和监督是不是脱离了地方工作实际,无视基层治理规律,政策执行太操之过急。


在与上级的博弈中,地方和基层始终是弱势方。但强者有强者的武器,就是日益严厉的督察和惩罚,而地方和基层也发展出了一套应付手段,或者搞形式主义做做样子,或者干脆变本加厉“一刀切”,让上级至少在面上抓不到把柄,哪管这样的粗暴执政会遗留大量的后遗症。那都是督察过后的事了。

临沂也没能逃出这种“猫捉老鼠”的逻辑。

比如,临沂市兰山区的板材企业、餐饮企业、货运停车场在配套设施方面已经符合环保标准,仍被强制停业整顿。这就是典型的“一刀切”做法。

“一刀切”的逻辑就是“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治理污染效果暂且不论,但对干扰民生、打击相关产业的积极性来说,实属立竿见影。

前些年,环保部门一直是弱势部门,人财物集中在省市一级,经费和人员配比相当不足。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环保痼疾,在近几年突然变成“三大攻坚战”等紧迫的政治任务。一方面是几十年的环保痼疾和官员头脑里的思维定式,另一方面是紧迫的政治任务,在我们这个压力型和动员性体制下,很容易变成过度执行。


这一困局该如何破解?岛妹认为,在提倡领导干部队伍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同时,恐怕还要进一步细化落实。这个细化不光是政策执行要更照顾到现实困难,还有在方法上更注意交错用力,既要猛药去沉疴,又要有耐心,做好打环保持久战的打算。

比如,央、省两级的环保督察和专项督察,是否可以进行更好的政策辅导,让基层更准确地掌握政策执行的“度”。环保政策的落实是否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其他民生、经济等部门,达到系统性的最优和平衡等等。

说到底,环保的本质还是一个民生问题,必须要明确人民本位。高质量发展绝不应该变成民生的对立面。我们说光有金山银山,没有绿水青山不行,那是前几十年我们犯过的错,但只有绿水青山,没有金山银山,也不行,没有经济发展做支撑,最终也会变成恶水穷山。 

浏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