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产业链梳理
点击次数:2019-11-06 09:20:55【打印】【关闭】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的总称,主要包括环保研发及制造、环保工程建设、环保基础设施运营三大方面。
环保产业的上游主要是包括钢铁、化工、电力、电子、有色金属在内的原材料供应商,这些行业为环保产品的生产及工程实施提供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环保行业的成本,进而对细分行业的利润产生影响。环保产业的下游主要包括市政以及钢铁、电力、水泥、冶金、化工等工业污染行业。政府部门是环保治理的重要需求方,这是因为环保行业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其需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政策。
环保产业链的鲜明特征是上下游行业存在一定的重叠,即环保行业的需求方同时也是供给方,如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
1.jpg
环保行业围绕污染处理,从包括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废/危废处置、土壤修复、环卫设备及服务的末端治理,逐步转向包括环境监控等前端控制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治理。其中,大气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已处于成熟阶段;环卫设备及服务、环境监控、固废/危废处置处于成长阶段;土壤修复尚处于起步阶段。
2.jpg
2.环保行业的特点
环保行业具有弱周期性和较高的进入壁垒两个主要特点。
首先,环保行业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小,但与行业政策密切相关,是一个具有公益性、政策驱动型的产业。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速与GDP增速的相关性分析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但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仅为0.56。环保行业类似国防军工,收益为民所享,甚至可以跨越国界,因而付款人很难界定,具有极强的外部性,这使得其产业发展必须有政府的干预和调控。
3.jpg
其次,环保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这主要体现在资金壁垒、技术壁垒和资质壁垒三方面。首先资金壁垒,以污水处理为例,该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总项目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时间较长,因此对资金要求较高;其次是技术壁垒,无论是污水处理、大气处理还是固废处理都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只有掌握专业技术和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在行业中持续经营下去;最后是资质壁垒,企业开展设计、运营、工程服务都需要具备相关资质,从事污水处理和危险固废产业还须有相关经营许可资质。
3.三个维度看环保行业
影响环保行业重要的三个维度是政策、商业模式和现金流。环保政策决定了环保行业的发展空间和方向,大的政策导向将直接驱动细分子行业的发展;不同的业务模式决定了业绩的风险性和稳定性,进而决定公司的估值;充足的现金流能够保证公司在长周期项目中抵御融资风险,支撑企业获取更多订单,也能支持企业进行适度扩张。
3.1.政策
政策决定环保产品及服务的需求。环保行业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因此环保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策的推动,不同的政策将直接驱动对应的市场,进而决定对应行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
自2010年环保被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以来,相关环保政策陆续出台,相继推出了新环保法、环保PPP模式、第三方治理、环境监管垂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在责任主体、监管体系、污染物收费、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的环保投资合计4.17万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了92.8%。今年6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倡导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对于环保行业而言,或将成为一个新的业绩增长点。
4.jpg
5.jpg
3.2.商业模式
目前环保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工程总承包模式(EPC)、建设—运营—转让模式(BOT)和公共部门与私企合作模式(PPP)。
对于环保行业来说,PPP模式是较为适合的模式,因为相比于BT、EPC等模式,PPP模式由于与政府合作出资并且避免了单一的付费手段,收益相对稳定,企业和地方政府所承受的风险均有所降低。同时相比其他行业,环保和公用事业领域PPP项目收益更加稳定,环保企业参与积极性高。但PPP规模迅速上升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明股实债、融资不规范等,但随着对PPP清库、示范项目等一系列的整治,PPP模式会更加规范。
6.jpg
不同的业务模式决定了业绩的风险性和稳定性,进而决定了公司的估值。比如,以设备销售为主的阶段,因为销售模式的周期不长,现金流和业绩的确定性较高,因此此时行业估值相对较高;而当行业从设备销售转向工程建设,由于周期长,经营不确定性提高,此阶段行业估值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