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区建立基层生态环保监管制度体系
点击次数:572019-11-21 08:45:04【打印】【关闭】
在去年生态文明年度考核中,光明区被深圳市委市政府评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从全市后列跃升至前列,各项生态要素指标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光明区PM2.5累计浓度为22.6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位列全市第一;基本实现分流制排水管网和全域黑臭水体整治全覆盖,茅洲河光明段干流水质稳定为Ⅴ类,近80%的小微水体实现消除黑臭整治。同时,光明区前三季度GDP实现增长8.1%,增速在全市各区中位列第一。
光明区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突破性进展?记者近日深入采访,探究光明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模式。
制度设计先行,全面指导辖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
光明区生态资源丰富,为深圳市唯一聚齐“山、水、林、田、湖、湿地”全要素的区。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今年以来,光明区结合生态环境系统机构改革,从理清环境监管职责、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创新环境监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环保责任督导和责任追究等角度,探索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赢新路径,在全市率先建立完备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度体系并出台系列文件。
光明区委常委、副区长刘德峰告诉记者,自区成立以来就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监管体制机制探索。目前,已出台“1+1+N”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度体系,包括1个“意见”、1个“清单”、5个配套办法,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和环保技术服务网格化管理、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出租物业业主和管理人环保责任、环保主任制度、环保顾问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督导制度等实施细则,涵盖从顶层设计到实施落地全过程。
同时,以“绿色、生态、科学、生命”设计理念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初步编制完成光明科学城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等总领性规划;为充分衔接光明区各部门相关规划,优化生态空间,光明区编制《深圳市光明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9-2030)》,构建光明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与生态科技等“1+6”生态文明建设体系。通过《规划》科学指导,为光明区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下基础。
去年,全省首个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中期评估工作,在全国率先通过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验收,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居全国前列。
完善组织体系,变“单兵突破”为整体推进
为规避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相关部门“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光明区还推动建立多方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形成“条块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权责体系。目前,已成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形成工作合力。
在《光明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中明确列出了各单位的职责,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等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纳入年度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和部门绩效评估范围,加大考核权重,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协同一致、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共管共治的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
今年以来,各街道、各部门积极履行属地和行业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例如,“拦退引”方面,产业空间管控办法已出台,利用光明招商网信息化供需对接平台,成功搭建园区、企业、职能部门和管理员之间沟通互动平台。至10月中旬,该平台已录入园区总数583个、企业3264家、厂房1980栋,实现园区企业的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
水污染防治方面,光明区推出“一意见两延伸七行动”,即水污染治理责任追究意见,水环境治理从工程向管理延伸、各级河长从巡河道向巡流域延伸,由水务、城管、交通、市场监督、生态环境、查违、住建7个牵头单位组织开展规范排水行为、环境卫生及面源、“利剑三号”生态环境执法、黑臭水体拆违、在建工地等七大方面整治专项行动。
“散乱污”整治方面,实施“交底”工程,将全区约1.2万家企业底数和“散乱污”企业底数分别移交街道、社区,落实属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各街道以“散乱污”企业清单为导向,加强辖区“散乱污”企业监管、形成防治工作合力,有效防止“散乱污”回潮。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如何在严格监管和服务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平衡,光明区在这次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中,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重要考虑范畴,出台并落实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及环保顾问制度,把强化服务、源头疏导、严格监管三者有机统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据了解,光明区首创实施环保顾问制度,聘请环保顾问为企业、个人提供无偿环保咨询,可以通过办事厅驻点、电话、微信咨询服务,今年5月起,增加“下街道,进企业”服务模式,为个人、企业、工业园提供一对一环保咨询服务。
在企业层面,建立健全“环保主任”制度规范,强化污染排放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落实,扩大企业环保主任制度覆盖面,全面压实企业自我监测、自我验收、自我建档、自我公开的主体责任,推进企业自查自纠和主动报告。在社会层面,落实出租物业业主和管理人的环保责任。在监管方面,光明区建立“发现—整治—执法”环保网格体系,促进环境监管力量和效能大幅提升。对工业企业全面摸排,实行一企一档,建立“红、黄、绿”分类巡管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和分类巡管,精准打击违法企业。今年立案120多宗,人均立案数位列全市第一。
与此同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导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通过约谈、专业督导等方式,加强对全区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主体的履责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刘德峰说,基层治理必须“面对现实”:高效的组织体系、人财物的倾斜保障和分阶段的实施策略,以及符合实际的技术路线,污染防治攻坚战才能落到实处。比如光明区针对水环境达标时间紧迫问题,采取了“互联互通、分散调蓄、三水分离”的技术路线,一手抓源头雨污分流、“散乱污”整治,一手抓末端初雨截流兜底和调蓄处理,快速推进光明区全水域水质的全季达标进程。
下一步,光明区将深化环保科技研究,向科技要生产力,推动光明区向智慧环保方向前行。建设“智慧生态环境”信息化平台,解决人手和能力不足问题,构建完善环境问题的发现网、整治网和执法网,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