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限时治环保违法违规项目
点击次数:2017-06-15 10:49:42【打印】【关闭】
“这是我上小学的地方,却成了扰民的污染场所。”站在上海基盛食品有限公司内,金山工业区合兴村党总支书记周麟难掩自己复杂的心情。如今,这家企业已被列为金山工业区“淘汰类”企业,于今年3月底完成了违建厂房的拆除。
曾经的违建厂房,几乎覆盖了整块空地,这是村支书周麟记忆中的小学操场
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清理违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的项目,一律停止建设或依法依规予以取缔;环保设施和措施落实不到位就擅自投产或运行的项目,一律责令限期整改。该通知明确,各地要于2016年底前完成清理整改任务。然而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沪期间,仍发现大量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未纳入清理范围。对此,上海高度重视,严格督促相关区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对“先上车,不买票”者分类施策
已经被定为“淘汰类”的基盛公司就是一例。金山区环保局发现,生产塑料瓶、塑料桶等塑料制品的该企业未安装任何废气处理装置,其高温吹塑工艺在对塑料粒子加热融化过程中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气体,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该企业违章搭建1500多平方米作为生产车间,几乎是产证面积的两倍,且车间内的工人没有佩戴口罩等劳防用品,厂区内也未设置专门的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堆场,环境脏乱差,有多达30处安全隐患。
基盛公司尚有大量的塑料制品库存,现场仍有工人在进行清理
6月13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企业的违建厂房已被连根拔除,原来的厂房只剩下一些生产设备留在空地上。
像基盛公司这样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不在少数,仅金山区通过排摸,就发现多达2426个违法违规建设项目需要清理整治。“业内将这些项目的违法违规行为称为‘先上车,不买票’。”金山区环保局局长刘雪峰表示,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针对这类项目,金山区并没有采取“统统赶下车”的“一刀切”做法,而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梳理成3类,其中,“淘汰类”585个,“规范类”1314个,“完善类”527个。
“淘汰类”必须零容忍,“赶下车”;“规范类”和“完善类”则可再获得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重新申请审批、整改环保设施和措施等方式“补票”。为此,金山区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上海纺织节能环保中心分别作为“完善类”和“规范类”项目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协助开展项目评估和审批、现场核查、技术判定等工作。
位于金山工业区立新村横泾2112号的上海金兰田塑胶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秤的企业,因为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问题,被金山区列为“规范类”企业,今年3月被要求停产整改。
“才投产一年,订单都接了,如何尽快恢复生产,生死攸关!”负责人黄新权感慨,如果没有第三方评估机构指导,投入了“UV光解净化器”,解决了污染物达标排放问题,公司还不知道要花多少“冤枉钱”,走多少“冤枉路”,甚至还可能达不到整改要求而降级为“淘汰类”。经过1个多月的整改,该企业已于今年5月通过了初步审核,复工在即。黄新权表示,为新的治理设施投入了十几万元,对公司而言不是小数目,但很值得,可以从此踏实地从事生产。
上半年所有项目完成清理整治
仅一个区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就多达2426个,这为环境监管的体制机制敲响了警钟。
刘雪峰表示,到6月底,金山区排摸出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将全部完成清理整治,为确保有力执行,金山区将清理整治工作纳入区机关领导班子绩效考评,作为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年度工作考核、评定等次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执法督查组等组成联合督查组,通过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镇(工业区)的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截至今年5月上旬,上海各区已完成清理整治的项目约占清查总数的97.7%,计划6月底前全部完成。
相比“去存量”,如何健全发现机制,杜绝新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产生,则更为关键。
据介绍,金山区环保局已制定了全新的区内工业项目环保严格控制准入目录清单。记者翻看这份“负面清单”发现,造纸、金属冶炼及压延、含有机涂层(油漆)工艺的木制品加工、生猪和奶牛养殖等行业的新建项目均被一票否决,不予进入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