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秸秆做“罐头” 环保又增收

点击次数:2017-10-26 09:06:55【打印】【关闭】

本报记者 袁 达随着秋收的结束,位于九台区东湖街道的龙达兴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忙碌起来。“秋收后产生了大量秸秆,我们正忙着用秸秆做‘罐头’呢。&rd

本报记者 袁 达

随着秋收的结束,位于九台区东湖街道的龙达兴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忙碌起来。“秋收后产生了大量秸秆,我们正忙着用秸秆做‘罐头’呢。”合作社的院子里,摆放着一件件包装产品,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就是他们生产的“罐头”。

秸秆是如何变成“罐头”的?有什么用途?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合作社的生产车间。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一台机器正在“吞下”玉米秸秆,随后,一个个秸秆包就被生产出来了。“这台机器叫秸秆饲料膨化机。”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他们首先将玉米秸秆铡碎,使秸秆纤维细胞壁断裂,破坏秸秆表面蜡质膜,然后放入膨化机内进行膨化并加入发酵剂,经过高温、高压、消毒、杀菌等程序,秸秆就转换成了绿色生态饲料。由于这种饲料不仅营养丰富,还耐储藏,所以被称为“罐头饲料”。

“我们饲养的牛特别爱吃‘罐头饲料’,你看,它们长得多壮!”合作社的牛舍里,饲养员刚刚把“罐头饲料”放入食槽中,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就聚拢了过来,大口地吃了起来。据了解,目前,合作社每年可生产两万吨“罐头饲料”,除了留下4000吨满足合作社1000头肉牛食用外,其余的全部销往外地,每吨利润在100元左右。

依托“罐头饲料”,合作社已经实现了生产加工、养殖、销售“三位一体”发展,打造了一条生态养殖产业链。“用秸秆制作饲料,既保护了环境,又带动了增收。”合作社负责人说,他们正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农民从事生态养殖。 

浏览相关内容: